陈伯钧上将被誉为“嫡系中的核心”,他不仅曾攀登井冈山,亦投身秋收起义与三湾改编。这位将军个性鲜明,红军时期在三大方面军中均担任过领导角色。他不仅在部队中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教育,还撰写了众多军事理论文章。毛泽东主席曾赞他为红军的“杰出人才”。究竟陈伯钧有何非凡经历,使得毛主席给予如此赞誉?
陈伯钧,黄埔六期(武汉分校)的杰出校友,于1927年光荣入党,本拟投身于南昌起义的激流,却因故错失良机,转而加入了由教员指挥的秋收起义。起义胜利后,他于部队中担任排长,后升任代理连长。井冈山会师之际,他在一场激战中不幸负伤,养伤期间甚至一度沦为阶下囚。在获救之后,陈伯钧在赣西南的红6军中担任第1纵队参谋长,彼时红6军的领军人物正是赫赫有名的黄公略军长。随后的战斗中,他再度受伤,但伤愈后便兼任了红军学校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,这是他军旅生涯中首次涉足教育岗位,也开启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教职生涯。此后,他被任命为红7师师长,而军长依然是由黄公略担任。短暂的红军大学学习经历后,陈伯钧被派往红五军团担任参谋长,一直服务到长征的结束。
在长征途中,一、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,他受命于四方面军,担任红九军的参谋长一职。然而,由于张国焘的排挤,他转而赴红军大学,担任主任教员,重新开启了他的教学之路。不久后,在与红二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后,他又被任命为六军团的军团长。在此期间,陈伯钧创作了《步哨动作》、《侦察勤务》等军事教材,这些教材在当时那个时代显得尤为宝贵。
随着抗战的拉开序幕,陈伯钧被委以重任,担任了八路军120师359旅的旅长,位列首批6位旅长之中。在这六位旅长中,有四位直至1955年授衔时仍健在,他们被授予了2个上将和2个大将的荣誉,足见其地位之尊崇。然而,一场突发的事件——旅长打人事件——使得陈伯钧留在了延安,而副旅长王震则带领部队挺进山西。陈伯钧随后进入党校深造,毕业后担任了抗大训练部部长一职,随后又升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。可以说,在抗战的前期,他主要致力于军队的教育工作。1942年,他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,与肖劲光并肩作战,负责留守兵团的事务,直至抗战胜利。在整个抗战期间,陈伯钧虽未曾真正亲赴前线,却始终坚守后方,致力于保卫工作与教育事业。这既体现了他独特的才能,也显示了毛泽东对他的深切信赖。在八路军中,能征善战的将领众多,但兼具实战经验和深厚战争理论基础的将领却寥寥无几,这也正是毛泽东对他特别重视的原因所在。
在解放战争的开端,他随同留守兵团踏上了东北的征程,并在冀东军区执掌了司令员的职务。
抵达东北后,他投身于两年的教育事业,直至1948年5月,方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,继续协助肖劲光将军。他参与了辽沈战役中解放长春的激战,随后入关参与平津战役。在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后,陈伯钧被任命为12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,并兼任45军军长,率领部队从湖北、湖南一路挺进广西,解放后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。1950年,陈伯钧开始担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,自此开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。1955年,他被任命为军事学院副院长,并被评定为副兵团级,同时荣获上将军衔。此后,他一度代理军事学院院长一职,并曾担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院长。据说,在六十年代,当教员们怀念他时,还会特别召见。
陈伯钧无疑是教员最钟爱的将领之列,这首先得益于他卓越的才能,主席历来重视人才;其次,自秋收起义起,他便始终紧随主席步伐,乃嫡传中的精英。那么,他为何被誉为红军的“干才”呢?
首当其冲的是陈伯钧的坚定忠诚。在我国军队中,他堪称寥寥无几的将领,曾在三个军中担纲主力军级以上领导职务,这无疑彰显了上级对他的高度信任,将他视为最忠诚的将领。在红四方面军时期,他与张国焘展开了斗争;红二方面军会师之际,他立即前往红二方面军,接替萧克,担任主力红六军团军团长;抗战时期,他与肖劲光携手,在留守兵团肩负起保卫延安的重任。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他深受组织信任和重用。
第二点,是他的卓越才能与卓越的育人技巧。在我军众多英勇善战的将领中,能够兼具黄埔军校的正规教育背景、丰富的部队一线指挥经验,同时又能笔耕不辍、兴办教育的,恐怕在红军高层领导中寥寥无几。陈伯钧将军自红军时期便开始从教,直至六七十年代担任校长,堪称开国上将中在教育事业上成就最为卓著者。
第三,他的军事理论造诣堪称深厚。在红军年代,他撰写了《论运动防御》、《步哨动作》、《侦察勤务》等系列教材,抗战期间又完成了《八路军简史》、《参谋长工作讲授提纲》等作品;建国后,他又创作了《毛委员率领我们上井冈山》等文章和书籍,这些都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此外,《陈伯钧日记1933-1937》一书,详实记录了从苏区反“围剿”直至抗战前夕的历史进程,堪称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珍贵文献。
纵然陈伯钧在其一生中亦曾犯下红军时期误触枪械走火,不幸导致战友伤亡;以及抗战时期发生的体罚事件等过失,但这些错误并未妨碍他成为一名声名显赫的“儒将”。
炒股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